阅读历史 |

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 第86(1 / 3)

加入书签

黎剑知沉默了一会儿,冒出两个字:“海产。”

秦想想:“……”

夫妻俩都沉默了,不管是海参鲍鱼大生蚝,还是大黄鱼小黄鱼……通通都是海产,让人生不出特别想吃的欲望。

“来都来了,买点海参鲍鱼……听说海胆也很好吃。”

黎剑知:“北边纬度高,海水冷,海洋生物个头比较大。”

“别看都是海产,但其实风味不一样。”

秦想想:“听你老婆我一句话……我想吃猪肉。”

夫妻俩买了些干海鲜以及蜜饯,还有红肠腊肠,一家子坐上车,红红火火下乡去。

北方的冬天几乎看不见任何绿色,远远看都是一片灰扑扑的荒原,路上也有不少工厂,还有红色的烟囱,工厂里都是平房或者二三层的小楼。

不同于南方的民居错落参差,北方民居很整齐,一排排的,像是部队里的房子。

他们这些从沪市来的人并不算少见,黎剑知老家也是个知青下乡插队点,有京城和沪市的人来这边下乡插队,路上敞篷的汽车还运着一批批知青或是青年工人。

很多人过年回家里探亲,这会也是陆陆续续回来。

秦想想看着空旷的大路和没什么景致差别的背景,路上的树木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萧瑟树枝,分辨不清东南西北,她疑惑问黎剑知:“你老家在哪啊?”

黎剑知:“……”

俺也不知道。

黎剑知这具身体还有个二弟弟黎剑安,一个三弟弟黎剑平,黎剑知也没跟这些弟弟见过面,他的 二弟是个学校老师,在家乡同个县城的另一个乡镇教书,两个乡镇骑自行车大概要两小时距离。

幸好这时候的乡镇学校都盖在路边,黎剑知夫妻俩才下车,很快就打听到了黎剑安。

“是黎老师家的亲戚啊?”

“黎老师在家呢。”

二弟黎剑安夫妻俩是同一个学校的老师,有一个两三岁的儿子,黎剑安许久没见过自家大哥,听说了后赶过来,“大哥!”

黎剑知面无表情点点头,又是个便宜弟弟。

夫妻俩去黎老二家坐了一会儿,送了些礼物,而后在黎二弟的带领下,喊了一辆运输车回家里。

秦想想忍不住感叹地方太空旷了,风都是冰寒寒的,车子开过,尘土飞扬,路边偶尔路过一个工厂区才人多些。

黎二弟:“这是我大侄子,这可长得真好啊!”

“大名黎青峰。”

黎二弟是个瘦高个,长得高却瘦,脸也是干瘦干瘦的,同样生得很俊朗,他妻子姓农,是个圆脸,很富态漂亮的长相,夫妻俩也都长得好看。

但他们在看到小胖的时候也都看直了眼睛。

虽然城里来的大嫂也长得好看,黎二弟夫妻俩却不敢乱看,只把眼睛放在小胖身上,连连感慨这孩子生得健壮。

黎二弟:“大哥,这孩子长得真像你!”

黎剑知:“……”笑不出来。

车子开进了村里,黎二弟夫妻俩先下车,村里人见了黎二弟,都喊他黎老师。

“黎老师怎么今天又回来了?”

黎二弟:“我大哥大嫂带着侄子侄女回来了。”

“你大哥回来了?这可是稀罕事?连孩子也带回来了?”

黎剑知下了车,从秦想想手里抱过一岁的小闺女,秦想想随后跳下,小胖子则是砰一声落地,溅起尘土飞扬,他自个儿还觉得有意思,在地上多蹦两下。

小胖:“我掀起了一场沙尘暴。”

秦想想警告他:“你给我老实待着点。”

听说黎家那位在外当军官的老大回来了,整个公社大队都闻风而动,在家里唠嗑的老头老太们都不唠嗑了,齐齐揣上一把瓜子花生出来看热闹。

“真是稀罕事,黎家老大回来了?他还把他那个沪市老婆带回来了?”

“在哪呢在哪呢?人在哪呢。”

一个穿棉袄的老太太走在前头,一看见黎剑知兄弟俩,立刻大嗓门道:“哎呀,黎大毛回来了呀!”

秦想想:“????”

黎剑知:“……”

火炕 我又何尝不是呢。

黎剑知东北老家是红砖黄泥混合的砖土房, 原本家里是一房一厨的格局,前后带院,另有地窖和仓房, 去年为了给家里三弟结婚, 又新盖了一间带火炕屋。

正屋很大, 大概有三四十个平房, 其中红砖砌成的火炕占了一半,厨房里烧着火, 一进屋坐在炕上便觉得暖烘烘。

小胖没见过这种大火炕, 爬上去翻来覆去,秦想想都担心他这么蹦跶把火炕睡塌了。

黎剑知:“我都睡不塌, 他哪有那个本事。”

火炕晚上是睡觉的地方,白天撤了床褥,摆上桌子, 等同于普通人家的客厅。

秦想想也是头一回上火炕, 心里感叹好大的一间房。

她小声跟黎剑知咬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